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米奇
  普洱茶类
所有分类
普洱茶的种质资源[美图]


  云南是发现最古老野生茶树和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云南的野生大茶树表现有最原始的特征特性。从茶树的分布、地质的变迁、气候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的大量资料,也都证实了云南处于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云南能够为世界提供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据目前初步统计,中国主要的古茶树有74株,云南有32株,占43%;有建议重点保护的古茶树有46株,云南有17株,占37%;全国已有10个省区 200多处发现有古茶树,云南已在27个县境内发现古茶树,其中树高在数米,数十米以上的有20余处,树干直径在100厘米以上的有10余株。可以说,云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古茶园、古茶树分布最多的一个省。



一树两茶:蒙自山茶与大理种连理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将茶树的最初学名定为Thea sinensis.L,后又定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国”的意思。目前,大量栽培应用的茶树的种名一般称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称为Thea sinensis,还有的称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国植物学家钱崇澍在欧洲国际会议上根据国际命名和茶树特性研究,确定茶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长在景迈古茶树上的寄生兰花

  云南大叶种茶叶(C. sinensis var.assamica)与中小叶种茶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区别,是由英国植物学家马斯特思先生(MASTERS)于1884年用印度从远东引进种植的大叶种茶样本完成的,从此定名为阿萨姆种。1908年,另一位英国植物学家瓦特先生和后来的日本植物学家北村先生进一步细化了大叶种茶的变种位置。现代 DNA的化验结果,从细胞地理学的角度,肯定了前人的发现。事实上,云南栽培大叶种茶的历史,远远超过印度引进种植大叶种茶的历史。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第一位命名人采到的模式标本的地域名或其它事项命名的种名,只要种不被否定,拉丁名称不能更改。学术上的规矩是尊重最早的冠名权,我们称云南大叶种茶叶为普洱茶种,但在国际交流中却只能使用学名阿萨姆种。



老树春芽



南糯竹筒茶

  其实,中国人早在1700年前已经发现云南大叶种茶叶的物种特殊性。晋朝人傅巽在《七诲》书中介绍各地名特产品时特别提到“南中茶子”,说明当时云南茶子已被社会认识。长期以来,人们将“南中茶子”中的“子”理解为云南的紧茶、饼茶,因而淹没了祖先对植物分类学的贡献。彭承鑑老先生认为,到唐时,云南茶叶还在“散收,无采造法。”(见唐-樊绰《蛮书-管内物产第七》公元864年)晋朝没有出现紧压茶,“南中茶子”中的“子”与茶叶制造无关,指的是物种,是不同于灌木型的云南乔木型大叶种茶叶。

阅读全文>>
2007-08-31 10:50:25 |  浏览 (9290) | 
云南茶马古道 [路线图析]

     茶马古道是千百年来由一条条的古山道、古驿道互相联接、延伸、发展形成的,主要路段还用青石块、青石板铺设。道路在历史上主要由马帮承担运输任务,运输的物资以茶叶最为大宗,因此称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不仅是普洱茶运销之路、普洱茶文化传播之路,同时也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之路。


  西双版纳是云南

  茶马古道的起点区域,普洱茶由西双版纳经茶马古道运销海内外。云南茶马古道主干线有两条:

  ①滇藏

  茶马古道主干线:西双版纳→思茅、普洱→景东→大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德钦→西藏芒康→拉萨。

  这是唐代就已开通的一条茶马古道,清代进入繁荣时期,中途分支较多,如从丽江经四川进西藏,从大理经永平博南古道出保山进缅甸,等等。1973年,滇藏公路修通,普洱茶由汽车大量运进西藏。




  ②滇南官马大道:

  茶马古道主干线:西双版纳→思茅、普洱→墨江→玉溪→昆明→曲靖(或昭通)→出省转运北京。

  这条茶马古道以运输普洱贡茶为主,全程于清初开通,清末部分中断。官马大道中途也有许多分支,如从元江往东到达石屏(明末以来到西双版纳从事普洱茶生产、经营的多为石屏人),也可再由石屏经蒙自到达越南。20世纪50年代,昆洛公路通车后,滇南官马大道逐渐成为历史遗迹。

  云南茶马古道还有多条支线,这些支线与主干线共同构成普洱茶运输网络。其中,以西双版纳为起点的茶马古道支线主要有:
  西双版纳→老挝→越南→香港或南洋诸国;
  西双版纳→江城→越南莱州→香港或南洋诸国;
  西双版纳→江城→墨江(汇入官马大道);
  西双版纳→缅甸仰光→东南亚各国;
  西双版纳→缅甸仰光→印度→锡金→西藏;等等。

    在西双版纳境内,清代初期,茶马古道是从倚邦、曼庄、易武等茶山往西经攸乐,再经勐养、普文到思茅。清代中后期,随着七子饼茶生产的繁荣,易武成为茶马古道运输的中心。

    清道光25年(公元1845年),普洱府组织西双版纳的茶商及百姓,用大青石铺设了从易武经曼洒、倚邦、勐旺到思茅的茶马古道,全长240公里,宽1.2 -1.6米不等,方便了普洱茶的运销。民国时期,随着勐海制茶业的崛起,茶马古道的运输逐渐以勐海为中心,有东南西北四条线路,东线由勐海镇往东经景洪至思茅;南线由勐海镇南下经打洛到达缅甸景栋;西线由勐海镇往西经澜沧、孟连出境到缅甸;北线由勐海镇经勐阿、勐往至思茅。其中,东线、北线到达思茅、普洱后,或往西北经景东、大理、丽江到西藏,或继续北上至昆明中转,将普洱茶销往西藏或香港等地;西线、南线到达缅甸后再转销香港及东南亚、南亚各国。 1921年还开通了由勐海经缅、印至西藏的马帮、汽车、火车、轮船联运线路。
阅读全文>>
2007-08-31 10:37:39 |  浏览 (11002) | 
  2/2页  共 12 篇博文 1 2   跳至